易倍新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智慧医疗成为了民生议题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上海青浦、江苏昆山与浙江湖州三地通过医疗联合体,实现了资源共享,让患者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这一模式在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丰富医疗服务选择、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智慧医疗发展的推动力,长三角地区在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不断构建起适合自身特色的医疗生态圈。以“健康上海2030行动计划”为引领,上海积极推动智慧医疗的普及与发展,致力于为本地以外的患者提供无缝对接的医疗服务。通过“安诊儿”省级智慧医疗管家平台,浙江省内的科技企业得以加强跨省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长三角的智慧医疗布局提供了基础保障,还提升了政府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治理能力。
智慧医疗产品的提供者不仅包括医疗机构,还涵盖科研企业的优势及其在技术上的创新。在“长三角智慧医疗联合体”平台上,政府担保签约,通过整合“入盟”医院、科研机构及医疗创新企业,打通产学研全链条,为实现远程诊断和AI辅助医疗提供了新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已有1700万余人次体验智慧医疗,通过AI技术的运用,患者能够在就诊之前获得AI的诊前评估,协助挂号,也能在就诊时将AI预问诊的内容无缝地同步给医生,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问诊效率。
在智慧医疗的实施进程中,上海由于其强大的医疗资源和技术积累,成为全国智慧医疗跨域联动的建设者。同时,由于江浙皖均有较为完善的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支持,他们也可以申请加入“长三角智慧医疗联合体”,进一步打破医疗服务的地域限制,提高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和供给。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给长三角智慧医疗的扩展与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数据、超算平台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医疗的实际应用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还通过“浙里办”等移动端实现了医保报备、结算等全环节服务。这样的便利也让来自江苏徐州的患者可以轻松在杭州接受住院治疗,使得智慧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愈发突出。
自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以来,智慧医疗发展急速推进。公共医疗数据的集成和互通为医疗资源的跨区域、跨机构的流动打下了基础,长三角智慧医疗的扩容和增效不仅标志着区域协同的初步成效,也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智慧医疗打破了以往政府、医疗机构、研发企业及医疗产业之间的独立关系,促进了各方的协同合作。通过“长三角智慧医疗联合体”在硬件、软件及数据共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各种制度创新与跨域制度融通逐步显现出其积极作用。在快速形成的医疗数据处理标准和互认机制下,长三角的医疗机构正逐步向医联体模式靠拢,不断丰富医疗服务供给。
纵观长三角智慧医疗的建设与发展,其背后的一系列制度、标准与政策执行,显然是成功的标志。尽管各地在医疗资源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的局面,但通过跨地域的合作机制,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互通,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诊难以及重特病诊断及基层医生培训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与安全感。
总的来看,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发展,为我国医疗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如何在优化服务质量的同时,持续解决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与利用,是摆在各地政府及医疗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展望未来,期待在长三角智慧医疗联合体的推动下,各方能够共同探索出更多兼具高效与包容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实现百姓无需跑断腿就能享受优质医疗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