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新闻

出门一键导航直达停车位,“一路绿灯”顺畅回到小区;进入小区,刷一下脸,大门立马打开;游览景区,戴上VR眼镜,风光美景一览无余;到商场吃饭,智能机器人引导你前行……
如今的重庆,城市越来越“智慧”了。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重庆市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逐渐实现多个智慧场景应用落地,致力于为重庆居民打造更为便利、细致的生活体验。
近日,家住重庆云顶小区的左阿姨惊喜地发现,自从搬来这个小区后,生活上的很多事不用费口舌就能轻松解决。
左阿姨说,以前,亲戚朋友来玩,快递小哥送货,她都得给门卫打电话;家里有东西坏了,她到处打电话找师傅维修,砍价也要费不少口舌;遇到小区环境脏乱差,路灯坏了这些问题,她不时找物业“理论”。
但现在,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她费口舌。有人来访,她只需将一串四位数的验证码发给访客,访客凭码即可进出小区。家电需要维修,她只要在小区物业系统服务平台上申请,10分钟内就有人上门服务。
此外,小区的路灯都安装有光线传感器,在特定条件下会自动开启;公共区域有云台摄像机,发现安全和卫生问题系统会立即生成工单,通知相关人员前往处理;小区书吧里还有健康测试和远程问诊系统,居民可根据问诊结果在小区内的智慧药站买药;居民家中还装有红外传感器、燃气探测器等装置,发现陌生人进入或者燃气泄漏、火灾等情况,物业人员可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
在这样一个智慧小区,不仅居民生活方便省心,物业工作也更加轻松。段文兴在云顶小区服务已经好几年了,以前,他每天都要巡查云顶小区在内的6个小区的发电机房、水泵房、提排井、生化池等区域,即使大部分路程有自行车代步,每天还是至少要走1万步以上。
“现在轻松多了。”段文兴说,最近一周,他每天的步数只有1000步出头,因为他服务的6个小区都安装了报事管理系统和设施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前端的传感器发现设备故障,他的手机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免去了每天的巡查。
云顶小区是重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合川、忠县、南岸等重庆各地,一批智慧社区项目正在给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近年来,重庆市加速构建新型智能交通,推动交通发展由单点信息化向场景智能化、全面智慧化转变,永川区就是重庆重点打造的智慧交通样板区。
在永川智慧城市数字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永川城区的交通状况,包括道路拥堵情况、实时警情、交通违法数据研判等等。和传统的交管指挥中心不同,这里没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智能AI每3分钟自动进行一次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释放交通压力。区域内主要道路平均车速提升11%,平峰停车次数平均减少59.5%,高峰时段拥堵里程下降36%,带动了重庆拥堵指数的下降。
不仅如此,永川市民打开百度地图App,还能从红绿灯倒计时等特色功能中感受智能交通带来的便捷。除了“开得顺畅”,“停得便利”也必不可少,市民可以利用App的“车位级停车导航”功能,可以实时查看当地路边停车位的使用情况,一键就能导航到空闲停车位。动静态交通治理兼顾,智能交通正与交巡警们一起,让城市交通秩序越来越好。
在重庆两江新区,来回穿梭在礼嘉智慧公园的百度阿波龙自动驾驶巴士,已成为园区内重要的接驳工具,其示范运营线路涵盖城市主干道、城市商务区、城市购物中心、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城市文旅区等,是重庆市域内首个智慧公交出行服务最全的应用场景,助力两江新区建设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在重庆高新区,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数据平台网、基础设施网、出行服务网正在加快推进,由百度主导建设的重庆智慧交通一期、智慧高新一期项目,是全市首个AI智慧交管标杆项目,目前已在多个路口设置视频监控、雷达等智能感知设备,整治交通秩序、提升交通效率效果明显。
“嘟嘟嘟……”在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局大桥维护管理处的监控中心,一阵急促的声音响起。大屏幕上的波形曲线急剧变化,红灯闪烁。值班人员立刻警觉,调出桥梁的视频画面:大佛寺大桥发生拥堵,一长串货车停滞不前。“堵车造成大桥过载,需要疏通车流。”值班人员迅速上报,很快就有相关部门人员前往处置,大桥恢复正常。
“好在有智慧桥梁系统,通过在桥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及时预警。”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重庆,这样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经常困扰重庆多地的道路积水问题,在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有了智能暴雨积水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一旦水位超过10厘米,后台就会立马感知。
重庆在全国首创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管理视频智能监查应用”,它如同“千里眼”,监控点达2万余个,汇聚大数据突破1.75亿条,实时“治病”;它又是“听诊器”,智能监测实时体检,发出安全预警;它还是一张“网”,全城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协同联动,让城市治理更高效。
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群众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牵头下,重庆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整治无灯区、暗区盲点842处,更好地点亮城市,惠及上百万市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规划新建临时停车场,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开展内环隔音屏整治行动,让群众拥有更安静的环境……
智慧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了解,今年智博会选择“智慧城市”作为年度主题,将紧扣“重塑城市未来”,突出城市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虚实结合,打造城市元宇宙应用场景,全景呈现智慧城市所涉及的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基础设施、智慧中枢、智慧应用、运营服务、网络安全等七大环节。
“从农田里找问题,在实验室找答案”——河南大学孙晓教授谈“新农科”人才培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