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新闻

今年是济南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目标的冲刺之年,7月30日上午,在济南起步区“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数字城市部专场上,数字城市部介绍了起步区全域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做法。
依托城市大脑实现精准协同,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数字平台赋能打造全覆盖的智慧治理体系。纵深推进城市大脑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升级区指挥中枢,有序推进街办分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区-街-社区-网格”两级平台四级应用的智慧治理架构。推动部门搭建业务驾驶舱全景式数字平台,打造城市规划、产业经济等八大领域的城市综合发展应用场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形成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共治的智慧城市治理新格局。以物联网+智能感知打造全流程智慧监管闭环。整合汇集19000路物联网资源,依照“标签森林”管理体系,构建涵盖工地施工监管、非机动车乱停放等12类特色管理专题。以水库、河道、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监测点,采用“人防+技防”与“高低点监控”相融合的模式,智能分析160处重点水域及320个火灾监控点的视频资源,快速识别溺水和火灾风险,自动生成预警,实现AI感知即时通知、高效处理的闭环流程。以数据驱动打造全生命周期项目监管体系。高水平推进“智慧建设”平台上线运行,构建“一项目一档”数字化管理模式,设立储备、在建、投后三大项目库,完成全区93个储备项目、211个在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数据汇集共享机制,搭建行业应用模块,全面纳管房建、市政、园林、水利等各类项目信息,实现多部门协同、全程在线监管。
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项目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试点建设发展路径。作为济南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主要承载地,起步区围绕“双智并举、示范引领”的战略定位,编制印发了试点总体实施方案,明确路侧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建设等7大领域、28项工作措施。率先出台全市首个功能型无人车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为智慧物流、智慧环卫等场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夯实智能基建,筑牢智能网联底座支撑。以集约建设为导向,推进数字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制定起步区路侧基础设施分级建设标准,按照“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的建设原则,推动路侧感知设备改造升级。搭建城市级车路云控基础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平台,促进车、路、云互联互通,实现城市动、静态数据的融合通用。突破场景应用,赋能城市治理提质增效。立足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当前,2辆L4级别自动驾驶公交车已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市民朋友可通过“369出行”APP预约体验;12辆无人物流车已经发放牌照,开始测试运营。
借助数字转型重塑治理流程与服务模式,增强群众服务实效与获得感:加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数字生活圈。推动社区智能化改造升级,搭建全区统一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开发“随手拍市民参与平台”“邻里积分社区共治系统”等43项智慧应用。目前,已搬迁社区注册用户突破1万人。其中大桥街道鹊华社区被评为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趟出了“工作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的社区智慧治理新路径。加速推广AI大模型应用,实现智能便捷的民生服务。依托AI大模型技术应用,构建“AI+政务”智能服务生态体系,打造黄小政智能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政策法规、证照信息等数据库,实现智能咨询、精准导办、个性推送三大智能化服务场景。持续整合城市大脑与“民意速办”全量数据,对苗头问题进行提前预判与智能分析,推动群众诉求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实现“未诉先办”,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