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新闻

由国家信息中心、亚洲数据集团主办的“2023中国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上,大庆凭借资源型城市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创新,获评“2023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且连续两年获此殊荣。大庆还建成了省内唯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今年该平台中的智慧海绵平台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验收。
大庆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智理”模式加速转变。那么,在转变中,相关部门和百姓的感受如何?
8月1日4时,大庆市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不到5时,大庆市城管部门调集人员待命抢险。大庆市数字城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智慧防内涝平台中的雨量筒、电子水尺等数据变化,视频监测重点区域的降雨情况。
萨尔图区城管部门负责排险的工作人员左玉斌说,以往下雨时,工作人员先开车到易内涝点查看,需要排险时再调集人员。有了这个平台后,根据平台传回的数据和实时画面,科学决策是否进行排险,减少了工作环节和人员奔波,抢抓排险黄金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雨时,智慧防内涝平台对城市易涝的重点地段如易积水路段、8座下穿桥、积水点等自动监测降雨量、低洼易涝区水位以及现场图像、视频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情况决策是否派人员到现场排险。
截至今年8月6日,该平台累计完成8次预警及相关任务:3次暴雨蓝色预警,4次暴雨黄色预警,1次暴雨橙色预警。
走在大庆街头上,放眼望去,街道整齐,路面平坦,路桥连接处车行平稳快速,路桥上不时有养护人员进入视线座桥,如何管好这些路桥,一直是大庆城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以前对路桥管理,靠人工巡查汇总,难免会出现数据不准、巡查不及时等情况。”大庆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管理好这些路桥,大庆市建立了智慧路桥平台,对现有道路、桥梁进行数据采集,统一录入路桥GIS数据库,路桥有了“身份证”,可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记者在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看到,技术人员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点位,监测桥梁周围的湿度、是否存在裂缝、桥上车辆行驶速度等。城管部门通过建设路桥巡查、评估报告等业务数据和路桥设施管理、日常巡查管理、智慧路桥APP等系统模块,为每年的养护计划及大修改造提供辅助,以更加精细和智能的方式实现路桥养护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路桥有了‘身份证’,不仅让管理更加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为百姓出行提供了安全路域环境。”负责路桥管理的李文天说。
记者在大庆东站一处桥梁下,遇见了对井盖进行清洗运维的技术人员来会强。来会强说,这个井盖安装了智能设备,井内安装了液位计,井盖外上方安装了电子水尺,井盖、电子水尺和液位计出现问题,就会自动“报警”。
“过去人工巡查2小时能发现的隐患,现在通过智能系统与中心联网对这些水井实时监测,出现隐患会立即消除,24小时关注城区的汛情。”来会强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庆市城管部门在市区内的下穿桥、低洼易涝等关键位置安装了100个智能井盖,32台电子水尺,61台雷达液位计,对井盖的移动、翻转、缺失等远程实时监督。井盖一旦掀开角度大于15度,井中水位距离路面高度低于50厘米,连接井盖的设备就会发出报警;强降雨时,水位超过警戒线,电子水尺、液位计会发出警报。中心接收到预警信息后,迅速化身“城市应急中枢”,将“案件”一键派发至对应单位。抢修队伍携带装备奔赴现场,核实并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派发任务到处置反馈的全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大庆市建立了“北方严寒低地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智慧海绵示范数据库,健全智慧海绵城市数据统一标准、实时存储、动态更新、全民共享的管理体系。在开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调蓄空间建设等工作中,大庆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学校、医院、文化公园项目中高质量落实海绵城市要求,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龙凤区一处滨水绿道上,绿道两岸绿意盎然,河水穿桥而过,一些市民坐在岸边垂钓;岸边甬道上,市民三三两两在遛弯,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的大庆市在2022年修建了14公里的滨水绿道,旨在增强城市雨水渗、蓄、滞、排调节功能。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完善各类公园游园绿地,增加微型广场、街边游园,依托和串联主城区内的景观绿地,科学实施城市“绿道”。
在大庆城市森林公园,记者遇到了经常来这里遛弯的市民张凤红。张凤红说,公园里修建了好几条具有渗水功能的路。下雨的时候,路面不存水,渗透得非常快,人走在上面,鞋也不怎么湿。
在经八街上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厂的李先生说,改造前,这条街地下排水曾因管线狭窄,遇大雨急雨时,路面常出现大面积积水,影响出行。据了解,海绵城市改造时,地下管线换成了大管径的,增加排水能力。改造后,这条街再没有积水的情况出现。截至目前,大庆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34.54%。
走进红旗佳苑老旧小区,放眼望去40栋单体楼修缮一新,各种绿植长势良好,每栋楼之间还新铺设了人行道,居民们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老旧小区改造时,按照海绵城市模式改造,安装了排污井和雨排,铺装混凝土路面。
从吉林自驾游到大庆的张先生说,下载了大庆城管APP后,去哪里都有了向导。“景区内停车位有多少,APP上就可以查到,旅游景点附近的公厕、充电桩也一目了然。”张先生说,没有想到大庆的智慧监管渗透到生活这么多领域了。
住在让胡路区东湖八区的居民马静说,自家安装了智能水表后,一旦出现自来水跑冒滴漏的情况,大庆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AI机器人就会及时提醒业主。“前一段时间,家里供水管线出现滴漏情况,AI机器人提醒后,及时找到了漏水点。”马静说。
大庆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居民更换智能远传水表,不仅能准确计量用户的用水量,还能监测到用户家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情况。客服主管阚婷婷说,2023年AI机器人投用后,每天提醒业户疑似渗漏水、回答水费缴纳、停水信息查询等电话在七八百次。
现在该公司利用智慧水务平台,在独居老人家进行远程监测,通过每天水表数字的变化,监测老人的生活状况,旨在探寻让智能远传水表发挥更多的作用。
在大庆数字城管中心的智慧供水平台上,全市的供水管网被绘制成一张完整的GIS地图,引入智能监测和预警机制,系统能够在出现问题前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智慧水务”理念为指导,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可视化、精细化、智慧化一体应用管理,增强供水系统管控能力。
大庆市城管局数字城管中心主任胡小多说,全市1.7万余个视频监控资源已全部接入数字城管中心,对城市管理冬季清冰雪、夏季防内涝、发现处置问题、指挥调度协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12345”政务热线、应急指挥中心、一网统管和数字大庆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大庆城管部门正运用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全要素感知网络,实现对供排水、供热、路桥、路灯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处理”向“主动防控”转型,打造更智慧、更安全、更具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韧性城市。